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正文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阅读:8895

概要: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分)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清·纳兰性德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2分)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2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标签: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分)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2分)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这里的“景象”略同于“意境”,即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及作用,这是该类题目答题的一般套路。所谓“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

  (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每点一分,答出四点得满分)

  [解析] 情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读懂诗歌为前提的,我们可以根据“谁是知音者”“边愁”“莫教泪洒英雄”等词句解读出词中包孕的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纳兰性德的生平际遇来揣摩这首词包含的情感。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泣孤舟之嫠妇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砯崖转石万壑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夙兴夜寐

  (5)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

  (6)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7)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潦倒新停浊酒杯

  (8)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www.kgf8.com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白发上津城

  梅 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 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 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