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作文指导2017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八)» 正文

2017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八)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作文指导   阅读:8367

概要: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为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中列举了六种书,每一种书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话题和写作角度;七种“读”的方式也可派生出七个话题和写作角度。两方面联系起来就有七的六次方(76)的写作角度。再者,列举的内容层次不同,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写作,具有很大的区分度。 www.kgf8.com 例3、阅读下面智者的四句话,联

2017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八),标签: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为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中列举了六种书,每一种书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话题和写作角度;七种“读”的方式也可派生出七个话题和写作角度。两方面联系起来就有七的六次方(76)的写作角度。再者,列举的内容层次不同,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写作,具有很大的区分度。 www.kgf8.com

    例3、阅读下面智者的四句话,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 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抒发当成自己。”这位少年牢牢记住智者的话,终于成了自己愉快也给别人快乐的人。

    要求:以其中一句话或几句话作为话题进行写作。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审题提示:“把自己当成别人”强调对自己尊重和爱护,可拟定“自尊、自重、自爱、自惜”话题:“把别人当自己”强调对他人的理解,平等视之,或以平常心对待他人,引为知己,绝不猜疑、冷漠、不屑,可拟定“平等”“真诚”等话题:“把别人当别人”也是针对他人而言,强调关爱、尊重、礼让等人际关系:“把自己当自己”强调对自己要有清新的认识,切不可夜郎自大,忘乎所以。要学会淡泊,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

    例4、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对唐代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理解,材料中已经列举了5种不同的理解,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来谈你的理解或感悟。

    四、问题型

    1、材料特征

    (1)选取的材料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某种社会现象。

    (2)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感、写作的开放性。

    (3)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和看法。

    2、审题要点

    (1)选准“靶子”,即准确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或现象。

    (2)确立写“点”,在具体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具体的“点”。

    (3)善于运用哲学方法分析问题,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使你的认识有理性深度。

    (4)分析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应该重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

    3、经典例析

    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略)

    200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目,形式虽为漫画,但内容上是针对现代教育问题的。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现象让学生去思考与讨论。如:媒体上炒作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长“陪读”现象,全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选红了谁?“人造美女”现象等。 www.kgf8.com

    五、独词型

    1、材料特征

    作文命题中没有材料提示,仅提供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作为话题或题目(命题作文),这种形式以命题作文居多。因为没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对于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来说,审题及写作都很为难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2、审题要点

    (1)语境设置法  即在词语或短语前后添加修饰语或设置一定的语境,使之更具体、更明确。当然命题作文的题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上去挖掘,寻求最佳角度。

    (2)虚拟提问法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新闻写作中的“5W”理论对题目中的独词进行虚拟提问。“5W”是指“是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是谁”(Who)“为什么”(Why)。拿到一个独词型或概念型的题目后,不妨多问几下,通过递加追问,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打开写作的思维,确立写作的角度。同时,这种由果及因的追问,也能对话题有更深的认识,易把文章写得深刻些。

    3、经典例析

    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广东卷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题目分别为“季节”“传递”。审题时,我们要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求得小、巧、具体的写作角度。以“季节”为例,审题时,可先添加修饰语,缩小“季节”的写作范围: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爱的、事业的、历史的、社会的……,再结合虚拟提问法对话题内涵进行挖掘,我们的“季节”怎么啦?通过分析可以派生出这样一些角度:全球气候变暖,四季不明了;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爱的四季亘古不变(爱不分四季);人物心态的“四季变化”;中日关系“四季”变奏曲;城市高楼大厦四季不分给人们带来的缺憾等。“传递”这个题目审题就更简单了,运用虚拟提问法就可轻松搞定,如“传递什么?”“为什么要传递?”“怎么传递?”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作文指导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作文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017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