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善于质疑的笛卡尔——打破教条,独立思考凡是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以善于思考、大胆怀疑著称于世的。法国科学巨匠笛卡尔,就是其中之一。还在少年时代,他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科学书籍。在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信奉书中的教条、盲从书本上的见解,而是大胆地怀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已经学过而且记牢了的东西。在他看来,怀疑是无处不存在的。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观念面前能敢于破除迷信和不盲从,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才在科学的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理论。独立思考——思考是创新的前提清代初年进步思想家唐甄初为举人,在山西长子县任县令,造福社会,深得民心。丢官之后,生活艰苦,常常无以果腹,只得采枸杞叶煮着吃,衣衫褴褛,但他排除困难,埋头研究学问,著有《衡书》共 97 篇。全书“上观天道,下察人事”,语发内心,而又联系实际,有许多创新见解。他认为皇帝也是常人,“天子之尊,非天帝天
议论文论据大全 学与思,标签: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善于质疑的笛卡尔
——打破教条,独立思考
凡是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以善于思考、大胆怀疑著称于世的。法国科学巨匠笛卡尔,就是其中之一。还在少年时代,他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科学书籍。在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信奉书中的教条、盲从书本上的见解,而是大胆地怀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已经学过而且记牢了的东西。在他看来,怀疑是无处不存在的。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观念面前能敢于破除迷信和不盲从,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才在科学的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理论。
独立思考
——思考是创新的前提
清代初年进步思想家唐甄初为举人,在山西长子县任县令,造福社会,深得民心。丢官之后,生活艰苦,常常无以果腹,只得采枸杞叶煮着吃,衣衫褴褛,但他排除困难,埋头研究学问,著有《衡书》共 97 篇。全书“上观天道,下察人事”,语发内心,而又联系实际,有许多创新见解。他认为皇帝也是常人,“天子之尊,非天帝天神也,皆人也”。他认为历代皇帝中,励精图治者少,大都是暗君、情君、邪君、暴君。他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是杀人的罪魁祸首。他还把君主看成“公仆”,“匹夫”才是 “上帝”。他还提出了“富民”的经济制度,反对“虐政亟行,厚敛日加”的压迫和剥削。这些民主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反映了他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的学习精神和创新勇气。
李渔治学
——治学要勤于思考
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幼时在私塾念书。一天,先生讲到《孟子》里的“虽褐宽博”一句时,说:“宋朝的朱熹说了,褐,即贫贱人家的衣服;宽博,即又肥又长。”李渔听了,觉得不对头。既然褐衣是贫贱人穿的衣服,那就应该做短瘦一点,也好省些布料,为什么反而做得又肥又大呢 ? 他就去问先生,先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威严地教训他:“朱老夫子的话是不会错的,你照着念就行了。”李渔非要弄清楚不可。许多年以后,就去到孟子说的穿褐衣的地方,向当地居民请教。当地居民答道:“我们生活艰苦,只有这一件衣服,白天当衣,晚上当被。如果不做得肥大一些,就盖不住全身。”李渔终于明白了,朱熹的解释是对的。
朱熹谈学
——学则须疑
南宋时期的教育家、著名学者朱熹谈读书经验时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读书,从不能提出问题,到能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走完了这一过程,才算真正把知识学到了手。
三角形的思考方式
——思考挽救了企业
日本的坪内寿夫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坪内寿夫发迹前在日本的四国经营电影院,因为经营得法,坪内寿夫小有所获,于是他便想扩大自己的经营。
这时候,“自由船公司”想廉价出售自己的造船厂,坪内寿夫在朋友的劝告下买下了这个造船厂,创办了“来岛船坞”。
坪内寿夫对于造船业并不在行,开始的时候,船坞入不敷出。坪内寿夫思来想去,觉得要发展自己的船坞,还必须把目光对准附近的渔民。这些渔民的渔船很陈旧,只能在近海捕捞,如果能造出一种强马力渔船,到深海去捕捞,捕捞量会极大地提高,这是渔民们所希望的。
但是,渔民们手中没有钱,不可能购买坪内寿夫所设想的那种强马力的渔船。
坪内寿夫想到了分期付款:渔民们驾船去捕鱼,卖掉鱼后用赚来的钱分若干次付款。坪内寿夫很快就发现,即使是这样,渔民们对于购买一条价格昂贵的渔船也有困难。因此,必须设法把渔船的售价降到最低。最后,坪内寿夫想到应该造出一只样品船,当渔民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之后,立刻会产生一种“占有”感——“我要买的就是它!”
人们把坪内寿夫的这三个交错的想法称为“三角形的思考方式”。
“三角形的思考方式”使坪内寿夫把“来岛船坞”变成了一个最能赚钱的船坞。
一条裙子触发灵感
——思考产生灵感
罗特是美国一家制瓶厂的工人。他有一位女友,身材健美且爱好打扮。有一天,女友穿了一套膝盖上面部分较窄,腰部显得很有魅力的裙子。在路上,人们频频回头欣赏着这条裙子。
罗特也注意起这条裙子来了。他越看越觉得线条优美。他马上联想到,要是制成这条裙子形状的瓶子也许销路不错。想到这里,他马上转身跑了回去,连声“再见”也没说。女友也感到十分奇怪,骂了一声“神经病”就独自回去了。
罗特回到住处就在图纸上画了起来。经过实验,这种瓶子不仅美观,而且里面的液体看起来比实际分量多。
不久,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这种瓶子,以600万美元的高价收买了这项专利权。
追本溯源
——思考也要另辟蹊径
在“二战”后,日本大阪有一家食品公司,经理是山本佑久次,一位名叫森秋广的专务理事加入了该公司。那时,日本的姑娘都很喜欢从美国进口的口香糖,甚至跟在美国士兵后面转。森秋广很会动脑筋,他同经理说:“咱们生产日本的口香糖,销路肯定很好。”
于是,他们找来百科全书,上面写着“口香糖是橡胶液中加白糖、薄荷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食品”。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做口香糖原料的橡胶。
要生产出自己的口香糖,必须摆脱现有产品的束缚。森秋广把注意力集中到抽象功能——“有弹性”上来,“能不能用其他材料替代橡胶呢?”他们使用松脂和冬青树胶等进行试验,多次失败也毫不气馁。当时,有一家公司生产乙烯树脂,其液体酷似橡胶液。他们灵机一动,用乙烯溶液代替橡胶液,再加入薄荷与砂糖,终于发明出日本式的口香糖,畅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