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正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0-20 00:05:50]   来源:http://www.kgf8.com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8361

概要:二、学习材料,过高估计学生能力为了让学生经历由不同的分数单位的加减法到一般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课上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四色图,通过先后出示不同的色块,让学生说各占几分之几,然后再计算两块不同的色块共占几分之几和一块比另一块大几分之几,应该说,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索更形象,更易于操作,发现不同的方法,不至于落入就分数而言分数,过于单调抽象。但是,由于为了过于强调一种学习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因此设计的分数不是很合理,导致学生一下子看不出是几分之几(设计的分数是1/3、1/9、4/9),同时,由于这几个分数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在算法多样化上也有欠缺,课出现冷场,在所难免。现在想来,不如改为1/2、1/4、1/8的四色图,让学生通过这个四色图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再研究不同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再过渡到一般分数加减法。三、练习活动,指令不清,影响理解,效果不佳课上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比较简单,学生没有多大问题,但是第二个练习和第三个练习,则出现了不少问题。第二个练习要求学生用5/8、5/6、5/12三个分数组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我的要求不清,不少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标签:数学教学反思案例,http://www.kgf8.com
  二、学习材料,过高估计学生能力
  为了让学生经历由不同的分数单位的加减法到一般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课上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四色图,通过先后出示不同的色块,让学生说各占几分之几,然后再计算两块不同的色块共占几分之几和一块比另一块大几分之几,应该说,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索更形象,更易于操作,发现不同的方法,不至于落入就分数而言分数,过于单调抽象。但是,由于为了过于强调一种学习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因此设计的分数不是很合理,导致学生一下子看不出是几分之几(设计的分数是1/3、1/9、4/9),同时,由于这几个分数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在算法多样化上也有欠缺,课出现冷场,在所难免。现在想来,不如改为1/2、1/4、1/8的四色图,让学生通过这个四色图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再研究不同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再过渡到一般分数加减法。
  三、练习活动,指令不清,影响理解,效果不佳
  课上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比较简单,学生没有多大问题,但是第二个练习和第三个练习,则出现了不少问题。第二个练习要求学生用5/8、5/6、5/12三个分数组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我的要求不清,不少学生以为可以组成连加或连减的题目,以至在让他们回答可以组成几题时,都无法回答,我只能在无声中尴尬收场,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写一写,结果在巡视时,就发现了不少学生就在写连加或连减的式子,于是赶快进行纠正,这显然是自己指令不够清晰,导致学生理解歧义,没有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第三个练习是逆向运用的练习:已知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和是11/12,求这两个异分母分数。意图是通过这一题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把一个分数拆成两个分数的和,进而拆成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和。但是由于没有比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学生更多是个体学习,因此,没有比较好地完成这一题,更不用说探索其中的规律了,更重要的是前面已经用去了太多的时间,这一题只能匆匆而过,我代替学生讲了讲思路,练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总体来说,虽然教师自己在理念上已经完成了转变,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认知起点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材料,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怎样解决的过程,但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只见本不见人,没有比较好的与学生沟通,因此出现了太多的变数,加之自己调控能力的欠缺,因此整节课比较沉闷,不够活跃,唯一值得自慰的是:课堂作业来看,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高的,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上一页  [1] [2] 


Tag: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案例小学数学学科知识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