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天傍晚,传来警报,正在受审查的她失踪了。上级命令全体人员分头追寻,几个男学生在湖边找到了她的纱头巾……不知什么原因,两年之后,突然通知我们回城。实在不知上级出于什么考虑,一定要把出发的时间定在夜间。天刚擦黑,大学毕业生们整队上路,从农场步行到松陵镇。满箱的书已经烧掉,带来的衣服大多已穿破扔了,行李变得很轻便。夜航船行进在夜的土地,夜的河港。岸边的村庄黑森森地后退,惊起的水鸟掠着翅膀低飞几圈又回巢了。这条河流淌的是千年波涛,吴地历来文化繁盛,文人的夜航十分平常。明代盛大无比的虎丘山曲会,参赛文人大多是坐船去的,唐寅他们的人生故事,好大一半发生在船上,直到柳亚子先生为南社奔忙,也不得不经常坐船夜航。今天是我们在船上,从千古吴江到千古苏州,去干什么呢?不知道。一群没有了书的书生,茫茫然,昏昏然,一个个打起了瞌睡。就这样,我终于坐了一次夜航船。算来,也有20年了。阅读题:1.结尾处“我们在船上,从千古吴江到千古苏州……茫茫然,昏昏然,一个个打起瞌睡”一句与开头那三个字照应?[1分]2.文章第二
《吴江船》阅读答案,标签: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http://www.kgf8.com一天傍晚,传来警报,正在受审查的她失踪了。上级命令全体人员分头追寻,几个男学生在湖边找到了她的纱头巾……
不知什么原因,两年之后,突然通知我们回城。
实在不知上级出于什么考虑,一定要把出发的时间定在夜间。天刚擦黑,大学毕业生们整队上路,从农场步行到松陵镇。满箱的书已经烧掉,带来的衣服大多已穿破扔了,行李变得很轻便。
夜航船行进在夜的土地,夜的河港。岸边的村庄黑森森地后退,惊起的水鸟掠着翅膀低飞几圈又回巢了。这条河流淌的是千年波涛,吴地历来文化繁盛,文人的夜航十分平常。明代盛大无比的虎丘山曲会,参赛文人大多是坐船去的,唐寅他们的人生故事,好大一半发生在船上,直到柳亚子先生为南社奔忙,也不得不经常坐船夜航。今天是我们在船上,从千古吴江到千古苏州,去干什么呢?不知道。一群没有了书的书生,茫茫然,昏昏然,一个个打起了瞌睡。
就这样,我终于坐了一次夜航船。算来,也有20年了。
阅读题:
1. 结尾处“我们在船上,从千古吴江到千古苏州……茫茫然,昏昏然,一个个打起瞌睡”一句与开头那三个字照应?[1分]
2. 文章第二部分由“事情还得从吴江说起”引出话题,自然转入对“吴江往事”的回忆,写了____、____、____三个生活片断。[3分]
3. 本文写了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深秋季节,成百上千的大学毕业生,响应毛泽东发出的“____”的号召,告别校园生活,浩浩荡荡地涌向太湖,去掏泥筑堤,改造太湖,其目的是:____(用文中原句答) [2分]
4. 文中“秦始皇们”下令让大学生自己点燃烧毁自己书的火,为什么要烧掉自己的书?(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焚书坑儒”的一幕,使你明白了什么? [2分]
5. “一个漂亮热情、善于交际的女学生”在斗争中投进了太湖的怀抱,真正成了太湖的女儿。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只略知是一场文化大灾难而已,但读到这里,你会感受“文革”不仅仅是文化劫难,更是对 的扭曲,更是对 的催残。[2分]
6. 文末为什么写明代文人为“虎丘山曲会”而奔忙,清代柳亚子为“南社”而奔忙。(要求从写作手法和内容两方面答)[2分]
7. 用简短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2分]
参考答案:
1.三个字是:“本应该”
2.砍芦苇 烧书(焚书) 游泳
3.发出的号召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或:上山下乡) 其目的是“用劳役和汗水,洗去身上的污浊”
4. “收缴全部与“文革”相抵触的书籍。明白了二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灾难、大浩劫,这场“焚书坑儒”,烧掉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代青年人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追求。
5.人性 生命
6. 写作手法是对比 内容是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奈、苍凉与忧患,从而深刻揭示了“文革”的荒谬。(内容上可扩展答案,有此意即可给分)
7. 本文截取了砍芦苇、烧书、游泳三个生活片断,叙写了一群青年学子“文革”期间的吴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表现了他们爱太湖而去毁太湖,爱读书却亲手焚书,珍爱友谊却因友谊而死的茫然与痛苦,从而揭示“文革”对青春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吴江船》阅读答案及翻译,由www.kgf8.com中考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