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三学习初三物理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初三物理知识要点及练习——第二章 分子动理论» 正文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及练习——第二章 分子动理论

[10-19 22:43:03]   来源:http://www.kgf8.com  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阅读:8456

概要: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3.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4. 扩散现象的归类:所有溶解过程、气味、蒸发、升华都属扩散现象。所有的尘埃都不属于扩散现象。5.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物体难于被拉伸、两滴水结合成一滴大的水滴、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都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的存在。6.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物体难于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的存在。7. 分子间的距离与表现的分子力的关系:分子间的距离 d = 某一距离10-10m r 时,分子引力 = 分子斥力, 对外不表现分子力。分子间的距离 d > 某一距离10-10m r 时,分子引力 > 分子斥力, 对外表现为分子引力。(难被拉伸)分子间的距离 d < 某一距离10-10m r 时,分子引力 < 分子斥力, 对外表现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及练习——第二章 分子动理论,标签: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http://www.kgf8.com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3.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4. 扩散现象的归类:所有溶解过程、气味、蒸发、升华都属扩散现象。所有的尘埃都不属于扩散现象。
5.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物体难于被拉伸、两滴水结合成一滴大的水滴、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都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的存在。
6.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物体难于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的存在。
7. 分子间的距离与表现的分子力的关系:
分子间的距离 d = 某一距离10-10m r 时,分子引力 = 分子斥力, 对外不表现分子力。
分子间的距离 d > 某一距离10-10m r 时,分子引力 > 分子斥力, 对外表现为分子引力。(难被拉伸)
分子间的距离 d < 某一距离10-10m r 时,分子引力 < 分子斥力, 对外表现为分子斥力。(难被压缩)
分子间的距离 d > > 某一距离10-10m r 时,分子间作用力太小,可以不计。(破损的物体,难于还原)
8. 练习:1)说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
教室里有阳光处的灰尘在飞扬( ) 炖肉时,很远就能闻见香味( )
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后,水变咸了( ) 面粉放进水中后,水变浑了( )
墙边放煤球,墙里也变黑了( ) 桌上的水不见了( )
2)下列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有斥力的是( )
A.两滴水银一接触就合成一滴了。 B。 将两块表面干净而光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
C.一个铜块,很难被压小 D。一根铁棒难拉伸又难于压小。

第二节:内能

1. 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而且有质量,所以分子也有动能,叫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
2. 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有分子势能。(与物体的状态有关)
3. 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由于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因而,内能也叫热能。又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4. 实验:(图2—5)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就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的速度就越快,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内能就越大)
5. 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即:一切物体都具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因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6. 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机械能与物体的整体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位置有关,
内能则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形式不同的能量。
7. 内能的大小的判断:同时考虑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三个因素的影响。
8. 练习:1)判断下列物体的内能的大小。
质量相同的AB两个物体 ,在状态一定时,已知A的温度高于B的温度,则A的内能( )B的内能。
质量相同的AB两个物体,它们的温度相同时但A为固态而B为液态,则A的内能( )B的内能。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则该物体的内能会( )(分析:此时物体的质量不变,也不考虑状态的变化。)
2)判断:A、0的冰没有内能。( ) B、机械能为0J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
C、机械能越大的物体的内能就大( ) D、内能大的物体的机械能就大( )
E、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就大( ) F、质量大、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大( )

第三节:做功与内能的改变

1.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要增加:1)克服摩擦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如:搓手,滑滑板、车胎行驶久了后发热。
2)压缩物体的体积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如:打气筒

3)弯折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弯折铁丝时,弯折部分发热;
4)锻打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如:用力多锤几下铁丝后,铁丝变热了。
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自身的内能减少:物体膨胀时,对外做功后,物体的内能减少。如:被加了锅盖,且锅内正在沸腾的水,把锅盖推动后内能便减少,温度降低,锅盖又盖回来。
3. 以上两点说明:可以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即:可以用功来度量内能的改变。
4.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机械能的互相转化。即其实质为:能的转化
5.练习:下列现象是由于做功而让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 )
A.阳光下的沙子变得烫脚。 B、啤酒瓶盖被自动冲开。
C.钻木取火 D、热水被风吹冷。

第四节: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
1.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只有存在温度差时,热量才能从温度高处传到温度低处。
2. 热量传递的方向:热量将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且一定是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3.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也叫热量)的转移。
4.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理解: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离开了热传递的过程,热量是不存在的。热量必须在热传递这个过程中才能提得出来。
5.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部分),内能减少,放出了热量;而低温物体(部分)内能增加,吸收了热量。但高温物体(部分)的温度不一定降低了,低温物体的温度也不一定上升了。因为此时要考虑到内能改变时,温度不变的情况,即:在熔化、在凝固、在沸腾过程中的物体的内能虽然在改变,但温度却没有变化。
总之,1)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升高(降低)
2)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不变。
6. 热量、温度、内能之间区别
1)温度只能说成:是多少、达到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1] [2]  下一页


Tag: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物理 - 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及练习——第二章 分子动理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