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物理高一物理教学资源高一物理教学案例(电磁感应定律)» 正文

高一物理教学案例(电磁感应定律)

[02-14 20:37:22]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一物理教学资源   阅读:8191

概要:高一物理教学案例需要教师从带动课堂气氛以及学生主体的思考能力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一堂关于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高一物理教学案例,看这位物理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住这个高一物理知识点的。(一)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 复习: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演示:按课本演示实验的要求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为什么线圈中会有电流?学生:电磁感应现象。老师: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一样。老师:怎么看不出来呢?学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相反。老师: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二)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学生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已有直观的认识,他们可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如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与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有关?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会与原磁场方向有关呢?也有的同学会直接提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避免有学生不动脑思考,或者不根据事实和经验,凭空的猜想。(三)学生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这一步

高一物理教学案例(电磁感应定律),标签:高一物理教学资源大全,高中物理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高一物理教学案例需要教师从带动课堂气氛以及学生主体的思考能力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一堂关于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高一物理教学案例,看这位物理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住这个高一物理知识点的。

  (一)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 复习: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演示:按课本演示实验的要求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并引导学生观察。

  老师:为什么线圈中会有电流?

  学生:电磁感应现象。

  老师: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一样。

  老师:怎么看不出来呢?

  学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老师: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二)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此时,学生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已有直观的认识,他们可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如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与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有关?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会与原磁场方向有关呢?也有的同学会直接提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

  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避免有学生不动脑思考,或者不根据事实和经验,凭空的猜想。

  (三)学生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这一步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设计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在制定完计划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计划,小组间相互交流,寻找计划中的不当之处。

  教师要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设计方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启发性的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四)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这是真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步,虽然这个实验比较简单,但也能反映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第一步煞定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在连接电路时,要先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再闭合开关,有同学会注意不到这一点。第二步中又可分为四小步,即分别将N极和S极向下插入和拔出磁铁,每一小步完成后,都要及时根据第一步得出的结论判断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记录实验结果。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动手过程,认为只要明白道理,就可以了;还有的在实验过程中只看热闹,不动脑思考,在探究学习时自由玩耍,脱离了探究目的。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对学生严格要求,完成探究任务。

  (五)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地进行讨论、争辩,揭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发现数据之间规律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如果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有关的物理规律,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那势必会对规律真正理解,并为以后应用定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适时启发,适当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开。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图略)

  (1)比较图中的甲、乙或丙、丁两图,可得出什么结论?

  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有关。

  (2)比较甲、丙或乙、丁两图,可得出什么结论?

  同样是插入或拔出磁铁,磁通量同样是增加(甲、丙两图)或减少(乙、丁两图),感应电流方向不一样,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还应该与磁场方向有关。这时学生考虑到需要在实验记录中标出原来磁场的方向,以及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3)再比较图以上各图,可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甲、丙可得出,磁铁插入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比较乙、丁可得出,磁铁拔出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4)归纳总结,可初步得出什么结论?

  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来磁场方向相反,阻碍其增加;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来磁场方向相同,阻碍其减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整个分析过程是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最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地方,肯定有不少同学很难做到思路清晰地分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

  (六)教师紧扣目标,进一步讲解

  通过分析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后,教师应针对楞次定律内容引导学生做进一步分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抓住“两个磁场”,理解楞次定律

  老师:哪两个磁场?

  学生:原磁场(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和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

  教师可进一步讲解,楞次定律反映了两磁场之间的关系,即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2)楞次定律中“阻碍”的意义

  老师:“阻碍”是方向相反吗?

  学生:不是,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老师:“阻碍”是阻止吗?

  学生:不是,另外阻碍只是起到推迟原磁场变化的作用,即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时间被延长了,但最终原磁场还是按自己的变化趋势进行,感应磁场无法阻止原磁场的变化。

  (3)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看,感应电流总是要阻碍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最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及结果作出反思,具体来说,可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反思。如:“探究结果与你事先的猜想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那么你的猜想错在哪儿?”“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整理数据、分析结果到最终得出结论的?”“你觉得整个探究过程中你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在哪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让学生经历反思的过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更严密地把握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七)教师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尝试表达

  学生独自反思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或组间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当众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其做出评价。这样,通过自我反思、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分析、讨论。



Tag:高一物理教学资源高一物理教学资源大全,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物理 - 高一物理教学资源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一物理教学案例(电磁感应定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