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学习指导高一历史复习资料» 正文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一历史学习指导   阅读:8630

概要:5、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思想的不断解放,需要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知识总结1、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时间 成就 意义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1964年 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 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1983年 “银河I号”计算机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标签:高一历史学习指导大全,高中历史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5、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思想的不断解放,需要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总结

  1、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

  1964年 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003年10月15日 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983年 “银河I号”计算机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 背景 成就或表现 “双百”方针的内容

  提出(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 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 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

  (1)教育奠基(建国后):人民教育奠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文革中的教育:一片混乱,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教育复兴(新时期):恢复高考(1977年)、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

  方法总结

  运用图表法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的文学艺术

  知识总结

  1、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时间 成就

  (或流派) 背景 代表作家和作品 特点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文学 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19世纪30年代后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美国,马克?吐温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剖析揭露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20

  世

  纪 早

  期 现实文学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上半期 现代主义文学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美的文学体现了民族精神 20世纪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泰戈尔《戈拉》;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尼日利亚,索卡因。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美术的成就

  时间 流派 背景 特点 成就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 强调理性,选择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19世纪上半叶 浪漫主义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不拘泥局部和细节。强调色彩的作用。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19世纪中期 现实主义   注重社会现实 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注重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世纪后半期 印象画派

  (早期)   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法国的莫奈《日出?印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后期印象画派   主张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20世纪以来 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心灵创伤;工业化——快节奏,紧张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视野。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对德国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学习指导高一历史学习指导大全,高中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学习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