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4 “苏堤”伟业 彪炳千秋苏东坡在杭州办的第二件大事,是疏浚了两条沟通大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道,把内河航运和海运联成一片,使江南水乡的水上交通更加便利。不过,他做的所有的事中,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对西湖的治理。当时,西湖有一半水域已经被水草淤积堵塞,苏东坡经过认真考察,制定了治理规划:疏浚湖底,用淘出的泥和水草在里湖和外湖之间修一条长堤。长堤的修筑,既便利了交通,保证了西湖水质,又美化了湖光山色。后来,人们为纪念苏东坡,把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直到今天,“苏堤春晓”仍然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35杭州颍州扬州定州 流离他乡元佑六年(公元一○九一年)三月,苏东坡离开杭州回汴京。八月,他又离京到颍州做知州。这年冬天,颍州遭受雪灾,许多人饥寒而死,东坡又竭尽全力,投入救灾。第二年春天,他又调拨一万名民工兴修水利工程,造福颍州百姓。可是,工程还没结束,他就被调到扬州做知州,只好把工程交给其他人督办。东坡在扬州只呆了不到半年,又被召入京,参加郊祀大典,并升官为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关于苏轼的故事,标签:高二作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34 “苏堤”伟业 彪炳千秋
苏东坡在杭州办的第二件大事,是疏浚了两条沟通大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道,把内河航运和海运联成一片,使江南水乡的水上交通更加便利。不过,他做的所有的事中,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对西湖的治理。
当时,西湖有一半水域已经被水草淤积堵塞,苏东坡经过认真考察,制定了治理规划:疏浚湖底,用淘出的泥和水草在里湖和外湖之间修一条长堤。长堤的修筑,既便利了交通,保证了西湖水质,又美化了湖光山色。后来,人们为纪念苏东坡,把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直到今天,“苏堤春晓”仍然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35杭州颍州扬州定州 流离他乡
元佑六年(公元一○九一年)三月,苏东坡离开杭州回汴京。八月,他又离京到颍州做知州。这年冬天,颍州遭受雪灾,许多人饥寒而死,东坡又竭尽全力,投入救灾。第二年春天,他又调拨一万名民工兴修水利工程,造福颍州百姓。可是,工程还没结束,他就被调到扬州做知州,只好把工程交给其他人督办。
东坡在扬州只呆了不到半年,又被召入京,参加郊祀大典,并升官为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位。但是,朝廷中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使东坡非常不舒服,于是,他又请求外放。这次,他出任的是定州(今河北定县)知州。 这时,可怕的厄运已经开始向他慢慢走来。
九、九死南荒,文星陨落
36逆境中泰然啖荔枝 兰溪前慨然抒壮志
元佑八年(公元一○九三年)九月,皇太后高氏去世,十九岁的哲宗开始亲政。从此,旧党失去了政治后台,新党重新得势。 苏东坡首当其冲,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
绍圣元年(公元一○九四年)十月,苏东坡到达惠州。这时候,他的长子苏迈也在岭南一带做官,骨肉在异地团聚,使东坡颇感欣慰。
岭南在当时是非常偏远落后的地方,被贬到这里可以说是最残酷的流放。但是,东坡是随遇而安的人,他骨子里的佛老哲学使他在逆境中泰然处之。虽然惠州的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亚热带的各种事物都令他感到新奇,东坡每天徜徉于荔枝林中,享受着适意的人生。他写诗说: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食荔枝二首》之一)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7戏谑小诗惹祸端 一叶扁舟漂海南
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使他丝毫没有被放逐的挫折感和失落感,相反,这次流放似乎成了一次惬意的休假生活。一个春日的清晨,东坡悠悠然从一帘清梦中醒来,远处的道院中传来一缕袅袅的钟声,东坡诗兴大发,随手写了一首略带慵懒的小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敲五更钟。
(《纵笔》)
据说这首颇有戏谑意味的小诗传到当时的宰相章敦耳中,使之勃然大怒。在岭南这种不毛之地,你苏东坡还如此狂妄,那就让你到海南岛去舒服舒服。于是,绍圣四年,东坡又被贬到儋(音丹)州(今海南省儋县)。他只好把家属留在惠州,独自与小儿子苏过渡海去了海南。
38乐观豁达 永不消沉
海南岛当时虽然在宋朝的统治之下,但是居民大部分是黎族,属于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地方,而且还没有开发,是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所有受迫害的旧党人士,苏东坡是唯一被贬到这里来的。然而,海南的艰苦仍然没能使东坡消沉下去,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一首《观棋》诗中,他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悠哉游哉,聊复尔耳。”
苏东坡在海南岛仍然不改其乐的消息,把朝廷里的新党气得没了办法,因为他们实在是找不出比海南岛更糟糕的地方来对付苏东坡了。
39倾其所能 播撒文明
海南的生活虽然艰苦一些,但是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都非常尊重他,而且不断有朋友和崇拜者从大陆渡海到海南来看望他,所以东坡的心境特别好。闲暇之际,他常常走乡串户,热心地向农民推广大陆的先进生产技术,并且为当地老百姓免费治病。在密州时东坡就开始研究医学,现在他的医术已经相当高明了。
在这个时期,东坡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好学的青年。这些后生听说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到海南了,纷纷从海南岛各地赶来向东坡求教。孟子说,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点上,苏东坡和孟老夫子完全相同。他每到一地,都不忘为当地培养人才,奖掖后学,在海南当然也不例外。
苏东坡到海南之前,海南的文化教育非常落后,从来没出过一个进士。自从东坡来了之后,海南一连出了好几个进士,而且都出自东坡门下,可见他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贡献之大。
40环境荒僻 自食其力
海南的条件的确太差了点,尽管东坡生性恬淡,对艰苦生活不以为然,却常常为没有好的纸墨感到苦恼。不过,这却激发了他发明创造的灵感。他过得是自食其力的生活,自己种地,自己砍柴。没有墨,就自己做。他还教当地人种地,改进农具,劝人务农。还办学培养人才,在儋州有创办了载酒堂,就是听课聚会的场所。据说,东坡为了试制一种新墨,差点把家里的房子都烧了,从浓烟中死里逃生后,他已经被熏的像一条黑糊糊的墨锭。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优质的新墨。
后来,杭州的一家文具店,自称出售的是东坡发明的墨。有苏东坡这块大招牌,生意自然很好,这家文具店竟然因此发了财。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一向谙于茶道,在儋州从从容容地煎茶,喝的是享受人生趣味的极致。
41历经磨难 从容淡定
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徽宗即位,由向太后垂帘听政。宋代的政局有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皇太后都比较喜欢旧党,向太后也不例外,所以她一当政就开始大赦被迫害的旧党人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