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备考2017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晨读材料(六)» 正文

备考2017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晨读材料(六)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阅读:8796

概要: 阅读的过程,是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积累,已有认知水平的过程;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认识审美,陶冶情操的过程。但是这一切,必须辅之于“思”这个必要条件。有口无“思”的“读”与“看”,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 对所读优秀作文,要“思”——可以从文章的选材、语言等角度“思”;可以从文章的立意、结构角度“思”。也可以针对自己写作的薄弱处着手“思”,从中寻觅出我可“模仿”,我可“学习”,我可“创造”的内容或形式。 在“读”文章,“看”报刊的过程中,要学会评价、评析社会事件、社会生活,这更要以“思”为前提。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看,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是我们写作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要养成面对

备考2017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晨读材料(六),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阅读的过程,是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积累,已有认知水平的过程;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认识审美,陶冶情操的过程。但是这一切,必须辅之于“思”这个必要条件。有口无“思”的“读”与“看”,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

    对所读优秀作文,要“思”——可以从文章的选材、语言等角度“思”;可以从文章的立意、结构角度“思”。也可以针对自己写作的薄弱处着手“思”,从中寻觅出我可“模仿”,我可“学习”,我可“创造”的内容或形式。

    在“读”文章,“看”报刊的过程中,要学会评价、评析社会事件、社会生活,这更要以“思”为前提。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看,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是我们写作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要养成面对社会现象而“思”,面对多彩生活而“思”的习惯。没有思考的习惯,遇到事情,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去简单判断,或者只是受到他人的影响来判断。这样,我们的洞察能力,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就会弱化或僵化。

    如果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遇到某些社会事件或现象就会多方位判断,多角度思辨。比如:当今社会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高文化、高技能的工人。这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又是什么?社会如何“跨过这道坎”?这不就是今年高考最好的选材之一吗!

    培养、保持“思”的习惯,就是要“在静态中见动感”,“在静止中见发展”,“在表象中见本质”,“在无疑处存怀疑”……

    培养、保持“思”的习惯,就容易使自己具有整体观点、宏观意识,就容易面对任何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思”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偏见、管见、成见,你的思想也会更快趋向成熟。

    如果我选择了某些方法,那么就要通过实践去验证它的有效性。对每一位同学来说,某一种方法对于自己是否有效,是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实践的。但是“读”、“看”、“思”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对于这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所侧重,有所偏爱,但是绝不能抛弃其中的某一种方法,因为它们都是水之源、木之本。

    希望每个新高三的同学养成这些被无数人的实践所证明的好方法,勤“读”,多“看”,会“思”。

    成功的道路是靠“读”、“看”、“思”铺就的。

    「精彩片段」4、每个人都有最难写好的字。

    有人故弄玄虚地说:“是‘人’字。”

    有人正义凛然地说:“是‘党’字。”

    有人一脸向往地说:“是‘美’字。”

    有人咽着口水说:“是‘财’字。”

    我不作评述。我最难以写好的、也是天天必练的,是“十”字。

    从书法上来说,这个“十”字最难把握分寸:扁担横、悬针竖是基础,但能写好一横一竖的人全中国恐怕不到1000个;最刁钻的,还不是这一横一竖,而是横和竖相交的“部位”及所成的“角度”,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

    从人生意义来说:这一竖乃是做人的品格,筋骨,脊梁,当然得写得正直,即“德”;这扁担似的一横乃是为人所要有的“才华”,是能改变环境的本事,不然活着对人类事业没点贡献岂不是白走一生?这便是“才”。而德与才只有配合得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不然,德歪了或才歪了,又或者两者都歪了,这个“十”字就站不稳了,倒了下来,成为一个“X”,这人生便被判了个“死刑”。

    做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首先得像我一样:把“十”字练好。 www.kgf8.com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白描、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

    1 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彻上人》两首可谓是此中名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彻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前者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这画境是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备考2017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晨读材料(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