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高考语文阅读可从理解词句开始» 正文

高考语文阅读可从理解词句开始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8868

概要: 对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 语文阅读是历年来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在90分的基础题中占60分以上,赋分高、考点多、难度大,而上海试题全卷只有阅读与写作。由此可知,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应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也可说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从近几年来各地高考评卷反馈的情况来看,得分率是比较低的,又特别表现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往往不到50%,因此,在这里学生成绩的提升空间还是较大的。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高考的阅读理解题呢?笔者将近年来的高考题进行筛选、研究,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心得,着重从对阅读理解这一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追根溯源,清醒认识 高考语文阅读如此重要,但不少教师实际具体操作起来又颇感无从下手,很难落到实处,可谓“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其实,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考纲》对考试能力的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

高考语文阅读可从理解词句开始,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对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

    语文阅读是历年来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在90分的基础题中占60分以上,赋分高、考点多、难度大,而上海试题全卷只有阅读与写作。由此可知,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应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也可说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从近几年来各地高考评卷反馈的情况来看,得分率是比较低的,又特别表现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往往不到50%,因此,在这里学生成绩的提升空间还是较大的。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高考的阅读理解题呢?笔者将近年来的高考题进行筛选、研究,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心得,着重从对阅读理解这一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追根溯源,清醒认识

    高考语文阅读如此重要,但不少教师实际具体操作起来又颇感无从下手,很难落到实处,可谓“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其实,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考纲》对考试能力的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万丈高楼从地起”,由上我们不难发现,识记、理解能力是语文阅读的最基本、最基础的能力,提高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的能力是做好高考语文阅读的基础和关键之所在,是必备的阅读素质,它理所当然应成为历年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高考题之一。而汉语的结构特点是由字、词、句、篇、章组合而成,因而对词句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www.kgf8.com

    二、高考试题例证,突破阅读能力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语文的阅读能力就有些途径了,下面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来看一看平时我们的教学应该怎么办。

    1.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在这里,“诗眼”的指出对学生来说较容易,但赏析则感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弄清“咽”和“冷”的基本意义,结合实际体验稍发阐发即可。“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声音受阻而低沉。这实际上相当于“呜咽”之义,哭时断断续续,联系原文不难发现,“泉声咽”是拟人的说法,再加上流经危石。找出二者(哭声、泉声)的相似点——受阻、低沉。组织好语言,此题便可得到理想的分。同样,“冷”的本义是温度低,设身处地想一想,这里指心理反应——阴冷,究其原因,山林幽暗,阳光照不进来,这样答题就容易了。

    由此看来,答好这样的题的关键在于对词义本身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积淀,努力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2.2006年四川高考14题: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答案)“瓦”真实地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初一看,此题不好做,但稍加分析发现,此句是用了比喻,再一分析句子,落脚点在关键词“底片”“冲洗”,实际上要理解“瓦”为什么是“底片”,为什么“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而《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底片——拍摄过的胶片,用来印制相片。冲洗——把已经曝光的胶片,进行显影、定影等的总称。联系原文,底片能冲洗出相片,反映生活,那么“瓦”也就能反映乡村旧事,这样答题的方向就对了,用通俗的语言有序回答即可。

    3.实际上,高考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理解能力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能力。阅读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这些能力显然要求较高,但有了能对一般词句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也就算语文阅读入门了。加以勤读,勤思考,掌握阅读的常见技巧和一些名词术语,进而可以探索一些答题的模式,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

    三、夯实基础,关注生活

    认识清醒了,途径找到了,语文阅读能力就能提高吗?这显然是不够的,我想有几点必须注意:

    1.平时应“勤读、勤思、勤积累”,阅读应该成了一个人的习惯,甚至是终身行为,这样能够增强语感,积累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1] [2]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语文阅读可从理解词句开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