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2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 正文

2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

[10-20 14:15:23]   来源:http://www.kg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633

概要:★本资源为本站原创精品资源,每个单元的同步练习紧密配合现行语文版新课程教材,试卷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选材新颖,题型活泼,是您教学测试、编写教辅的绝佳参考!★本系列资源下载阅读要求支付3个点数/篇。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本站永久域名:【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聒( ) 恕( ) 壬( ) 恤( ) 晤( ) 庚( )2、文学常识真空⑴本文作者是 朝 (人名),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是“ ”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 。⑵本文选自 ,作者主张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 ”。⑶文章的四个部分:先是交代 ,然后 ,分析 ,最后以 结束。3、文章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王安石是怎样回答的?4、解释句子中的词语。⑴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 )⑵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 )⑶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 )⑷举先王之政(举: )⑸以膏泽斯民(膏泽: )5、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这封信,他会怎么样?二、同步解读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gf8.com

★本资源为本站原创精品资源,每个单元的同步练习紧密配合现行语文版新课程教材,试卷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选材新颖,题型活泼,是您教学测试、编写教辅绝佳参考

★本系列资源下载阅读要求支付3个点数/篇。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

本站永久域名: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聒( ) 恕( ) 壬( ) 恤( ) 晤( ) 庚( )

2、文学常识真空

⑴本文作者是 (人名),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是“ ”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

⑵本文选自 ,作者主张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 ”。

⑶文章的四个部分:先是交代 ,然后 ,分析 ,最后以 结束。

3、文章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王安石是怎样回答的?

4、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⑴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 )

⑵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 )

⑶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 )

⑷举先王之政(举: )

⑸以膏泽斯民(膏泽: )

5、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这封信,他会怎么样?

二、同步解读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6、解释下列词语。

重念: 厚:

卤莽: 侵官:

7、司马光批评王安石犯了 五条错误。

8、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的原因是什么?

9、选文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观点的立论原则是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⑵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三、美文赏读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穷(穷: )绮丽,以饰舆服(以: )

(2)尝以(尝以: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许: )

(3)世罕其比(比: )

12、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① ②

13、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15、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16、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参考答案:

(1.略 2.⑴北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司马光⑵《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变法”⑶写信的缘由、驳斥谬论、原因、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3.略 4.⑴谦词,私下⑵持⑶名义和实际⑷推行⑸给以好处 5.发挥想像,合理即可。 6.重念:又想到。厚:优厚。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7、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8、政见不同 9、守前所为 10、⑴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⑵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 11.①都用尽;用来②曾经把;左右③比得上 12、①击珊瑚②展珊瑚 13、枝柯扶疏。起铺垫作用。 14、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15、傲慢,又胸有成竹。 16、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中语文试卷分析试卷中心 - 语文试卷 - 初三语文试卷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