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此外,在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敢于实践创新的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教育功能。二、了解目前实验教学的状况和问题(一)实验教学的现状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类型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操作表演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或感受物理现象产生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逻辑思维等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等。演示实验教学突出激发兴趣、操作示范和确保成功等要求。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更深入地了解仪器和装置的结构和性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分组实验突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理解和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教学大纲
怎样设计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标签:九年级物理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此外,在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敢于实践创新的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教育功能。
二、了解目前实验教学的状况和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类型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操作表演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或感受物理现象产生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逻辑思维等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等。演示实验教学突出激发兴趣、操作示范和确保成功等要求。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更深入地了解仪器和装置的结构和性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分组实验突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理解和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课时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实验为19课时,目前物理教学中对此有比较规范的管理。
随堂实验通常称为“边教边实验”或“边学边实验”,是介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探索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部分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经常自觉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课外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通过课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扩大其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当前的升学竞争压力下,课外小实验开展很少。
(二)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
教师认识上有三种错误倾向:第一,认为实验并不重要,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辅助手段,从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而实验的本身并不重要。第二,认为实验虽然重要,但当前的评价机制过多重视知识,忽视能力,所以紧抓实验教学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质量。这里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质量观和对评价机制中问题的片面夸大,以及对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评价选拔这一本质意义认识的严重不足。第三,认为实验确实重要,但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课堂组织教学难度也较大,学生活动不易把握,用讲实验步骤、讲实验结论等方法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2.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处理学生的作业和对学生的管理花去了初中教师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特别关注分数,这使教师平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课上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教好,不太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上课前不能认真把实验尝试一下,上课铃声一响,往往拎着实验器材急急忙忙到课堂,很难保证实验的高成功率。课堂上器材缺少一两件,急忙派学生到办公室或其他班级的课堂上去拿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实验器材少或者实验总是失败,只能讲授实验知识。
3.实验要求过于划一,忽视实验的探究性
实验往往是用专门的、规范的仪器来完成,不重视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使用哪些器材、怎样操作也是书上规定的。
实验往往是重验证,轻探究。实验的原理、方案和步骤等都是预设的,学生是在被牵制着进行操作;得出的实验结论也强调高度一致,学生被动地按照同一思路对实验加以分析论证;甚至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得出都由教师包办,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必要的交流,实验中没有时间操作,改数据、记结论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制约了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的培养。
4.实验册基本没有发挥好作用
由于课堂上教师更多关心的是知识讲授得怎样,课外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对知识学习巩固得怎样,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物理实验册在课堂和课后都很少使用,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书写实验报告、实验后的进一步思考等环节,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起不到对实验的交流与评估反馈作用。当然,实验册的编制也要进一步探索,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5.课外实验得不到重视
中考的压力、大量的、高要求的书面作业使教师、学生不重视课外实验,家长也认为做课外实验没多大意义。学生回家的实验器材难准备,教师没有课外实验教学及管理经验,都使课外实验很少得到落实。
www.kgf8.com
三、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与突出特点
(一)认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
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提到: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做好,条件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少量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也是十分有益的。……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条件。应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了解实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在关于教学要求的说明中提到:对技能的要求用“会”来表示,就是要求能正确地操作,并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都是比较原则性的,而且着重于技能目标和对知识教学的辅助功能。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三维目标中都有体现,而且有比较具体的操作性要求,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实施建议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导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