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盖 1.用作副词。 "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如: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与妻书》) 2.用作连词。 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七),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盖
1.用作副词。 "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如: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与妻书》)
2.用作连词。 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雁荡山》) www.kgf8.com
所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者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安
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2. 用作疑问代词。
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沛公安在?(《鸿门宴》)
何
1.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