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师:请大家算一算他付得对吗?(学生都认真地算起来,并肯定是对的)生12:我付十张5元和一张2元,或者付五张10元和一张2元。师:同桌之间相互算算他的两种付法对不对。(学生口算)生13:我付五十张1元和一张2元,还可以付五十二张1元,也可以都付2元,要二十六张。师:他这几种付法对吗?(学生口算)生14:对是对,我就是觉得麻烦,这样付钱要数到什么时候啊!师:是呀!那么你们觉得刚才这么多付法中哪种付起来最简便呢?生:(齐)第一种!师:为什么呢?生15:因为它只要拿出两张人民币就行了,多快啊!师:对!第一种方法付的人民币的张数最少,所以最简便。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付钱时,也要根据自己手头人民币的实际情况,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到现在,你有没有发现这么多的付法是怎么得来的?生16:我发现只要确定一个最简便的付法,然后将它的各部分换成和它面值不一样的人民币,这样就能得出很多种付法来。师:你们理解他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吗?请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看。(学生互说)课后,笔者同样用“小明买一只书包要48元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付法”一题来检测,学生的正确率较高,而且大多数学生所写的付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标签:数学教学案例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http://www.kgf8.com
师:请大家算一算他付得对吗?(学生都认真地算起来,并肯定是对的)
生12:我付十张5元和一张2元,或者付五张10元和一张2元。
师:同桌之间相互算算他的两种付法对不对。(学生口算)
生13:我付五十张1元和一张2元,还可以付五十二张1元,也可以都付2元,要二十六张。
师:他这几种付法对吗?(学生口算)
生14:对是对,我就是觉得麻烦,这样付钱要数到什么时候啊!
师:是呀!那么你们觉得刚才这么多付法中哪种付起来最简便呢?
生:(齐)第一种!
师:为什么呢?
生15:因为它只要拿出两张人民币就行了,多快啊!
师:对!第一种方法付的人民币的张数最少,所以最简便。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付钱时,也要根据自己手头人民币的实际情况,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到现在,你有没有发现这么多的付法是怎么得来的?
生16:我发现只要确定一个最简便的付法,然后将它的各部分换成和它面值不一样的人民币,这样就能得出很多种付法来。
师:你们理解他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吗?请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看。(学生互说)
课后,笔者同样用“小明买一只书包要48元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付法”一题来检测,学生的正确率较高,而且大多数学生所写的付钱方法比较简便,符合生活常规。可见,本次的交流是有效的。
反思
学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了笔者很多启发。
一、有效的交流过程是引导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笔者认为,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二、有效的交流过程是帮助学生合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状况只能混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思维的负担。那么,在此时的教师到底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得到多种付钱方法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在课后应用知识时,学生能迅速正确地提取所需信息,真正体现了交流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交流过程是培养学生形成优化意识的过程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问题,各自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各种方法有是否合理与简便的区别。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在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简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他们的付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不应提倡用分币来付52元钱的方法;同时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第一种付钱方法是众多方法中最简便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付钱时,要根据携带人民币的实际情况,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这样,在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化意识得到培养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紧密!
可以肯定的是:有效的课堂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呼唤有效的课堂交流!
上一页 [1] [2]
Tag: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 -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